2010年9月18日清晨🤵🏽♂️,我校汽車工程學院30余名師生踏著第一道晨光來到上海嘉定國際賽車場,參加第四屆本田中國節能競技大賽👰♂️,與來自中國🚣🏽♀️、日本、泰國的127支車隊同場競技👨🏼🔧。自07年組隊以來,這已經是我們沐鸣第4次參加該賽事了。每年賽車的成績都有所提高,名次也有上升,學生們更是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獲與成長。而在這四年中🏌🏻,參加的學生在更替,參賽的車輛在變化🦯,不變的是背後默默支持整支車隊的總教練陳誌恒老師➞,以及他以身作則的育人態度。
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2007年5月該項目起動之際⛷,陳老師與學院近十名優秀教師組成教練班子,親自對報名的學生進行選拔,組建了參加第一屆節能大賽的三支車隊。隨後又帶領學生去上海同濟大學進行交流學習💜,並製定了第一年的參賽目標“可靠第一,順利完賽”。陳老師指出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車隊應以學習為主💂🏿,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重點放在可靠性上,以便為今後參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暑假緊張的設計◻️、製作過程中,陳老師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整個假期堅持每天來沐鸣對學生的設計方案進行指點、糾錯。在設計過程中陳老師反復教導學生:“設計應將總體布置放在第一位,切不能先局部再總體。如果本末倒置👩🏻🎨,一旦最後布置出現了問題,之前再好的設計都將付之一炬。”整個假期陳老師放棄休息時間,與學生們一起進行交流討論,攻克種種難關👨🏻。對每一張圖紙的每一個尺寸,每一處細節都仔細審查🐒🥥,反復校核,親力親為。最終在決賽中帶領全部3支車隊順利完賽,實現了既定目標。其中301號賽車“紅隼”更是賽出每升燃油行駛201公裏的好成績。
理論結合實踐🧝🏿♂️🧔,大膽創新
在第一屆節能大賽結束後,學院的學生對該項目的熱情空前高漲🏄♂️。同學們都希望自己也能成為車隊的一員🕎,親手打造優秀的賽車代表沐鸣參賽。但要將賽車成績在第一年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單靠觀察、模仿已是遠遠不夠的👨🏻🦯➡️。改進方案得更多地依靠一定的理論依據。在此情況下,陳老師提出了一個新的組隊模式:“新老結合🧚🏼。就是在節能車平臺上製定幾個有研究意義的課題,提供給那些對此有興趣的畢業班學生進行研究。同時,大二、大三的新隊員在設計研究的過程中,結合學長的畢業設計共同來完成對節能車的改進,將課題成果做成實物🧑🏻🎤。”這個提議不但給予學生一定的方向性指導🕵🏼,使得研究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同時也能通過實踐來證實理論結果的可行性。其中,三位學生在陳老師的指引下🧑🏼⚖️,自主創新設計的螺旋花鍵離合器獲得了08年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三等獎🤹🏿♂️。讓學生在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創新的同時也感受到創造所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真正實現興趣驅動學習,從興趣上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
育人第一🚵🏼,成績第二
節能車項目在四年的運行中得到了沐鸣🚴🏿♀️、學院的大力支持,有了穩定👱🏼♀️,較好的發展。但即便如此,總教練陳誌恒老師仍然堅守在教育的最前線,時刻不忘與學生進行交流、研究。今年賽前,為了驗證化油器改進的效果,陳老師不惜與學生一起熬夜進行實驗🐖。在實驗取得成功的同時學生更是堅決表示:“為了不辜負陳老師的辛勤付出,一定會認真比賽,盡力取得好成績的同時,為工程大爭光🍶。”
今年9月19日,第四屆本田中國節能大賽圓滿落幕。我校的SUNNY車隊在同一組別的近百支車隊中排名第20,取得了每升燃油行駛323公裏的不錯成績。同學們在熱烈歡慶的同時爭相與總教練陳老師合影留念👨。有同學模仿他說話的方式🧛🏽♂️,也有同學模仿他習慣的手勢,他們一致表示陳老師是一位嚴格的教師🧑🏽⚕️,但更一位是默默奉獻的前輩。賽後有學生問陳老師:“想要更好地提高成績,為何我們不效仿其他一些地方高校,將發動機這一塊的改進工作與專業廠商組的車隊一起合作完成。讓專業人員幫我們攻克難關不是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省了盡力嗎?”陳老師語重心長的回答道:“相比成績而言🐝,沐鸣支持學生參加這項賽事更多地是希望通過比賽培養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假如一味地追求成績而忽略學生的能力培養📂,那麽就會失去參加本田節能大賽的真正意義。
在過去的四年中🤏🏼,很多學生通過節能車這個平臺不但在各方面能力上得到鍛煉與提高,並且取得了多項發明獎與專利獎。賽後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更是不忘陳老師昔日的教導,紛紛回母校探望。在盼望工程大節能車隊繼往開來,取得更好成績的同時,祝願沐鸣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